- · 《教育界(基础教育)》数据[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收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征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刊物[05/28]
产业界翘首以待,教育界竞相试水:“新工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工业革命风起云涌。近年来,在我国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自主能力、加速走向工业强国的大背景下,“新工科”
编者按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工业革命风起云涌。近年来,在我国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自主能力、加速走向工业强国的大背景下,“新工科”的概念应运而生,受到产业界和教育界的追捧。
那么,半路杀出的“新工科”究竟是什么、缘何爆红?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针对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江苏高教和产业领域的两位“大咖”,请他们解疑释惑、把脉开方。
陆延青
南京大学副校长
王继平
诚迈科技董事长
记者:首先请问两位如何看待当前如火如荼的新工科教育变革?
陆延青:2017年以来,新工科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新工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学科大类边界,是传统理工科的一种升华,融合了现代科技和前沿科学,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在大学发展史上,早先往往是理工分校,各有所长。比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随着社会的发展,理工同校成为趋势。近年来,科学到技术到产业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比如近年来的癌症新型免疫药物、新型信息存储器都是从论文快速转化为产品。以往一部分人探索基础规律、一部人解决现实产业问题的科教模式已不适用。这个问题反映到高等教育上,就是进入到理工融合新阶段。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工科也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发展速度前所未有,迫切需要产业链、创新链实现双链联动,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社会的需求同样在高等教育领域有所体现,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势在必行。今年3月,中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其中就涉及众多新的产业。高等教育界必须回应国家的部署与社会的需求。
王继平:当下全球新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必然会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迅速,但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一方面是人才数量的不足,比如光是集成电路领域,全国就有几十万的人才缺口,而南京少说也有一两万人的缺口。另一方面是质量的不足,众多学生毕业后难以很快上手。
所以我们看到,业内不少公司招人,往往习惯于招录工作了一两年的“熟手”。有的高校在规划新校区时突出强调新工科建设,南京近期设立了专门的“集成电路大学”,原因就在这里。新工科之所以“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呼应了产业的新趋势、新需求,并且形成了新思维、推出了新举措。
记者:能不能分别从高校办学和业界用人的角度,谈谈您对新工科学科建设的理解?
陆延青:我理解,新工科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理工融合、双力驱动为基本特征,以全链条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目的的新型工程学科发展范式。双力驱动是指技术驱动力有两个:第一,科学驱动创新,瞄准国内国际重要科学问题,由学科发展和科学本源产生驱动力;第二,需求驱动创新,由产业技术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瓶颈问题驱动创新。
当然,新工科是个统称。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传统学科的差异性,每个学校都可以有不同的新工科发展路径和类型。比如,有的属于继承发展型,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内涵拓展、目标提升、模式改革;有的属于软硬结合型,不同工程学科交叉复合,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程学科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新学科,也就是常说的“互联网+”“AI+”等,比如讲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产生的智能制造;也有的属于理工融合型,在应用基础学科基础上,孕育和拓展出的面向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新工程学科。
王继平:企业必须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及时推出相应产品或服务,而市场的需求往往是在不断升级、变化的,企业只有不断保持创新的热情和力度,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让自己获得很好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当与高校保持密切沟通,把人才需求信息和要求及时、准确反馈给高校。这样,人才的供需才不会出现断层、鸿沟,企业的创新发展才会获得坚实支撑。
作为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软件开发的上市企业,诚迈科技现有4000多名员工。每年我们都会新招录一批大学生。而这些新人入职后往往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才能适应、胜任。这其实也是不少同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高校相关专业能够在人才培养中更加重视与产业的对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个适应周期就能明显缩短。就此而言,业界其实是很欢迎并乐见高校大力开展新工科建设、瞄准产业变革趋势培养适配人才的。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zonghexinwen/2020/1104/571.html
上一篇:学校管理如何迈向专业化?教育界的“铁皮鼓”
下一篇:菏泽:教育界,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