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开始搞黄梅戏的时候连载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04: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王兆乾先生在德国 那时我才二十一岁。整日与教育界的耆老泰斗打交道,还兼着团委宣传部长和人民教育馆长(“人民教育馆”后改名为“人民文化馆”),应该说是学有所用,甚至是

王兆乾先生在德国

那时我才二十一岁。整日与教育界的耆老泰斗打交道,还兼着团委宣传部长和人民教育馆长(“人民教育馆”后改名为“人民文化馆”),应该说是学有所用,甚至是踌躇满志了吧。然而,我却更热衷于文艺。市委似乎很了解我的志趣,不久,张伟群同志要我筹建安庆市文工团。文工团设在今群艺馆左侧的一幢花园小房里。我任团长兼政治指导员,方又方任副团长。张伟群同志还打电话请十军支持。十军文工团派来了七个团员。正在红红火火之际,安庆市却遭了水灾,文工团奉命全部调往皖北文艺干校。这时我却意外地发起恶性疟疾来,住进医院,去不成了。

病好以后,我来到张伟群同志的房间,他不无惋惜地说:“百年不遇的水灾嘛,文工团只好精减”。我提出回部队搞文艺的想法,他立刻抓起电话,与安庆军分区政委袁文波通话。第二天,部队就派人来替我搬行李了。这是八月份的事。

分区文工队原是皖西一、二分区文工队合并的,人员多为一九四八年桐、怀、舒、太、望等县参军的青年学生,他们能操本地方言,有的甚至还会哼唱黄梅调。我高兴极了,大别山的夙愿有条件实现了。

不久,安庆市出现了黄梅调演出的海报。丁老六、潘泽海、斯小和、柯三毛等在新新剧场演出;桂月娥、余云凤、刘俊云、陈华轩等在西门大观亭剧场演出。有时还加演日场。我利用工作之暇去找艺人记谱,学习唱腔。开锣后,我总是坐在后台的大衣箱上,在演员候场的间隙,掏出小本,请他们哼唱,我来记谱。老艺人没有上过学,不知道音乐是可以写在谱上的,他们把我看神了:“唱两遍就能丝毫不差地写下来,哼出来丝毫不差。”他们情不自禁地说:“共产党里就是出能人!”

但是,部队当时是禁看黄梅调的。可见,“花鼓淫戏”的观念影响多么深。虽然,安庆市一解放就着手净化舞台,但对于民间艺人还不能要求严格按剧本演出。台上高兴了,难免“放水”,尤其是丑角。为了维护军纪,司令部每天都派出纠察队,如果在剧场碰见战士干部,毫不讲情面,立即加以盘查,甚至记下姓名,向单位反映。但是,我并不是一般的观众看客!我深信,自己的行为是高尚的,符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正确的事,我要坚持。不过,总要讲点策略。于是就在进剧场时,脱下军帽军装,只穿白布衬衣,进场后就溜到后台,纠察队是不进后台的。一日三,三日九,我手边的资料积累得足有一尺高。对每个艺人,每个历史时期,每个生僻的剧目,我都不放过,加以分析、比较,试着从理论上去认识、去掌握黄梅戏音乐的内部规律。我深深领悟到庖丁解牛的实践出真知的哲理。那时,没有多少民间、民族音乐的理论书,对地方戏音乐研究的著作,我只见到安波的一本《秦腔音乐》,而黄梅戏音乐所表现的特征,以及它的规律,都与我过去所学的音乐理论大不相同。这时我才明白,音乐领域是多么宽广。而眼下,我所耕耘的,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我着手把自己的记谱,自己对黄梅戏音乐规律探索的体会写下来,有时甚至通宵不眠。到一九五二年,初稿完成了。这就是《黄梅戏音乐》的第一稿,班友书同志在文化馆立即将它油印成册。我难忘那些曾经在黄梅戏音乐的探索过程中给我教益的老艺人,他们对我是那样友善、真挚,有求必应,没有唯利是图,没有秘而不传,更没有门户之见。他们多数人已经辞世而去,像丁永泉、潘泽海。查文艳、程积善、柯三毛、夏登记、陈华轩、田德胜、邹胜奎、马老四、胡玉庭、潘幼之、郝季球、王会明、胡遐龄、龙昆玉、左四和,还有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吴来宝、王鲁明、熊少云……是他们给了我黄梅戏的知识,也是他们坚定了我搞黄梅戏的信念。每当我想起与他们共同攀登一道道艺术迷宫的阶梯,敲开一扇扇戏曲殿堂的大门时的情景,他们的身影总清晰地在我眼前闪现。

一九四九年九月,我着手把《王贵与李香香》改用黄梅调演唱。那时,我还没有以戏曲为业的念头,只是想把黄梅调当作新歌剧的素材,配合当时的剿匪反霸斗争,拿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而已,也就是当年在五庙所产生的念头的继续。《王贵与李香香》的剧本,是一九四八年在舒城河棚子大山沟里,我和辛鹰写的。辛鹰是宣传科长、兼任团长。大别山的斗争十分艰苦,任何物质的、精神的外援都被十倍于我们的敌军封锁。没有剧本可演。幸而,一位对诗歌有特殊爱好的战士,在贴身的衣兜里藏了本《王贵与李香香》的长诗。这就是蓝本。由辛鹰执笔,我当“参谋”,躲在老百姓的牛棚里写了几天,剧本终于上演了。那时是用西北的眉户调演的。不想,这个剧本竟不胫而走,传到了几个分区文工队。后来竟由三兵团文工团演到芜湖、杭州、重庆……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1/0425/768.html



上一篇:金承志神曲制造者
下一篇:视野教育戏剧探索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 | 教育界(基础教育)编辑部| 教育界(基础教育)版面费 | 教育界(基础教育)论文发表 | 教育界(基础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界(基础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