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我与董鹏程先生的侨教情缘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19: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董鹏程(~2019.9.1) 今年5月董先生从台北打电话到厦门找我:“你快回来,我病了,华文会要托付给你。”短短3个多月,董先生即离我们而去,令人不胜唏嘘。 我与董先生相识甚晚,

董鹏程(~2019.9.1)

今年5月董先生从台北打电话到厦门找我:“你快回来,我病了,华文会要托付给你。”短短3个多月,董先生即离我们而去,令人不胜唏嘘。

我与董先生相识甚晚,他是我2008年到侨务部门工作后才结交的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我虽然已有20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但华文教育的工作并非专精,是董先生协助我深入这个领域,使我有机会与大陆和国际华文教育界的学者交换意见,建立友谊。

董先生主持世界华语文教育协会,为台湾和两岸的华文教育的奉献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只谈几个我们之间合作的故事。

2008年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积极交往,马英九鼓励台湾各部门和大陆进行交流。2009年董先生找我谈邀请大陆的侨办领导人来台湾访问的意见,我说可以进行,以较不敏感的华文教育为主要议题交换意见。经过多方的努力,当时负责华文教育的赵阳副主任11月率团来台,开启了破冰之旅。2010年5月,我也和多位台湾的大学校长和教授,接受回访的邀请。双方就协助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有许多共识,两岸鼓励华文教育的做法大同小异,因此我呼吁两岸相关部门能协商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可惜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实质的合作。后来大陆还有两位侨办副主任访问过台湾。居间促成的主要人物就是董先生和贾益民教授。

董先生较不为人知的是,他早年在全心投入华文教育工作前,担任过侨光堂(1968年建于台湾大学校园,具有中国风的礼堂)主任,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协助侨胞返台参加双十活动的工作;二是辅导侨生的工作,组织侨生合唱团。他在这两个工作上都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我有幸受到董先生的厚爱,受邀和他一起参加合唱团老同学回台湾的聚会,感受到侨生把董伯伯视为老爹的那种令人动容的感情。去年又和他一起争取将侨光堂保留为台北市文化资产,和他一起在公听会上陈述侨生政策与台大的渊源,回忆侨生回台湾读书的种种历程,使侨光堂最终幸免被拆除的命运。

董先生是侨务工作的园丁,华文教育的斗士。他拄着拐杖,背着背包,孜孜 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董鹏程(~2019.9.1)今年5月董先生从台北打电话到厦门找我:“你快回来,我病了,华文会要托付给你。”短短3个多月,董先生即离我们而去,令人不胜唏嘘。我与董先生相识甚晚,他是我2008年到侨务部门工作后才结交的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我虽然已有20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但华文教育的工作并非专精,是董先生协助我深入这个领域,使我有机会与大陆和国际华文教育界的学者交换意见,建立友谊。董先生主持世界华语文教育协会,为台湾和两岸的华文教育的奉献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只谈几个我们之间合作的故事。2008年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积极交往,马英九鼓励台湾各部门和大陆进行交流。2009年董先生找我谈邀请大陆的侨办领导人来台湾访问的意见,我说可以进行,以较不敏感的华文教育为主要议题交换意见。经过多方的努力,当时负责华文教育的赵阳副主任11月率团来台,开启了破冰之旅。2010年5月,我也和多位台湾的大学校长和教授,接受回访的邀请。双方就协助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有许多共识,两岸鼓励华文教育的做法大同小异,因此我呼吁两岸相关部门能协商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可惜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实质的合作。后来大陆还有两位侨办副主任访问过台湾。居间促成的主要人物就是董先生和贾益民教授。董先生较不为人知的是,他早年在全心投入华文教育工作前,担任过侨光堂(1968年建于台湾大学校园,具有中国风的礼堂)主任,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协助侨胞返台参加双十活动的工作;二是辅导侨生的工作,组织侨生合唱团。他在这两个工作上都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我有幸受到董先生的厚爱,受邀和他一起参加合唱团老同学回台湾的聚会,感受到侨生把董伯伯视为老爹的那种令人动容的感情。去年又和他一起争取将侨光堂保留为台北市文化资产,和他一起在公听会上陈述侨生政策与台大的渊源,回忆侨生回台湾读书的种种历程,使侨光堂最终幸免被拆除的命运。董先生是侨务工作的园丁,华文教育的斗士。他拄着拐杖,背着背包,孜孜 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1/0128/626.html



上一篇:新世纪以来阳明心学在浙江教育界的影响
下一篇:“文体特征鲜明”要求的出发点、效应及其反思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 | 教育界(基础教育)编辑部| 教育界(基础教育)版面费 | 教育界(基础教育)论文发表 | 教育界(基础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界(基础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