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界(基础教育)》数据[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收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投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征稿[05/28]
- · 《教育界(基础教育)》刊物[05/28]
对《少爷》和《围城》两部作品相同点的考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去年是日本近代著名文豪夏目漱石的忌辰一百周年,因此他的诸多优秀作品再次被编入教科书的同时,在日本人气作家排行榜中也超过了诸位文学大家,位居首位,堪称日本的国民作家
去年是日本近代著名文豪夏目漱石的忌辰一百周年,因此他的诸多优秀作品再次被编入教科书的同时,在日本人气作家排行榜中也超过了诸位文学大家,位居首位,堪称日本的国民作家。
钱钟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作家,精通数国外语的同时,更是在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高深的造诣及显著的贡献。他用文化批判的精神看中国、看世界,为中国文学、文化发展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论以《少爷》和《围城》两部作品中人物设定和创作背景的相似点为中心,探讨夏目漱石和钱钟书对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中出现的诸多腐朽丑恶现象的批判,最终探究出两位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一、作品简介
小说《少爷》是夏目漱石仅花了不足十天时间完成的一部中篇作品,自1906年该作品在杂志《杜鹃》上发表以来,今年已经是《少爷》发表的第111周年,具有一定的研究纪念意义。故事讲述了一位正直、淳朴、嫉恶如仇的青年,东京物理学校毕业后,在四国一所中学任教期间目睹了诸多教育界丑恶行为,并与之相对抗的过程。此外,作品中所体现的有关人物描写的幽默性、故事情节的悲剧性、文体的易读性以及漱石独特又强烈的批判性,等诸多理由使作品受到了读者们的强烈欢迎。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著作之一,1948年发表于杂志《谈艺录》,在此之后,又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出版发行。故事讲述的是留学归来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大学任教期间遭人排挤,在营党结私、勾心斗角的教育界黑暗势力互相斗争下成为他们的牺牲品。清代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中就强烈讽刺批判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学界、官界的腐败现象,而堪称《新儒林外史》的小说《围城》,在这方面也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充斥着对教育界的不满、讽刺与批判。
二、从人物设定角度分析作者的批判精神
(一)小说《少爷》的主人公人物设定分析—少爷
小说开篇,针对文章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成长经历进行了一系列描述,让读者对主人公的性情品质、成长历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本节主要概括分析了主人公“少爷”的性格品性,并通过对主人公“少爷”的品质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分析夏目漱石的社会批判精神。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第一句话:“因秉承了父母的遗传,我自幼行事鲁莽,尽干一些赔本儿的事情。上小学时,一次我从学校的二楼跳下,结果挫伤了腰,足足休了一个礼拜。您或许奇怪我为何做出这荒唐之举,说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从新楼的二楼探出身子,一名同学就冲着我调侃道:“别在那里耀武扬威的,有本事就跳下来,胆小鬼!”当校工将我背回家时,父亲怒目圆睁的训斥道:“哪有这样的混蛋!竟然从二楼跳下来,还伤了腰?”我回敬道:“等着瞧吧,下次再跳,绝不伤腰。”
从有关“少爷”的成长经历描写上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自幼行事鲁莽、不愿服输、尽干一些赔本事情的人。除此之外,“少爷”还有一个母亲非常宠爱的哥哥,长得一副白净皮面,行为女里女气的,又一肚子的花花肠子,做事上经常使用卑鄙伎俩,经常惹恼“少爷”。两人关系也不好,基本上十天打一架。从此也可以看出,“少爷”为人正直、厌恶虚伪、正义感强的美好秉性。
但是,在学校里同事们的口中,“少爷”却经常作为身材纤细瘦小形象的代表被耻笑或是被忽视,学生们对“少爷”也完全不怀好意。这样的“少爷”仿佛并不被他人认可,存在感很低。
综上所述,从“少爷”的性格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解出“少爷”是一位行事鲁莽、为人正直、厌恶虚伪、正义感强的人物。然而对待这样一位拥有刚正不阿、天真烂漫等美好秉性的人,人们却无法喜欢他、接受他,从中也反映出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对拥有美好品性且作风正直人们的排挤,也体现出了作者夏目漱石对这样的一个社会所持的批判态度。
除此之外,在全校教职员大会上,在讨论如何处分违纪住校生的相关描写上,也体现出了夏目漱石的强烈批判精神。故事中狸猫和红衬衫装腔作势,将问题上升到教育的灵魂的高度,公然叫嚣学生无辜,教师有罪。那时“少爷”的想法是:“校长若如此将责任大包大揽,既称自己失职,又称自己失德,不如干脆停止处分学生,自己主动停职算了,也省得麻里麻烦地开这个会。”接着右边的博物老师无关痛痒地在一旁说到:“诚然,错在学生无疑。但不可因处罚过甚而引起逆反。以主任所言,敝亦赞同从宽发落。”接下来,左边的汉文老师也宣称同意采取稳当的方法处理,历史老师也说同意教导主任的说法。一时,所有人都成了红衬衫的同党。此处漱石通过“少爷”的心理描写,描写了思想上同流合污,行为上丝毫不讲条理的教员世界、拘泥形式向钱向权看齐的社会风潮,揭露出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
文章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 网址: http://www.jyjbjb.cn/qikandaodu/2020/0925/485.html
上一篇:夏目漱石《哥儿》中的教育界众生相
下一篇:一身光明写平生——怀念回族学者张巨龄先生